400 991 0880
正睿咨询集团
免费电话:400 991 0880
专家热线:13922129159
(微信同号)
固定电话:020-89883566
电子邮箱:zrtg888@163.com
总部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068号(广交会)中洲中心北塔20楼
管控过度,集团活力“失陷”
在一些管控过度的集团中,子公司就像被紧紧捆绑住手脚的舞者,虽有满腹才华与能量,却难以施展。每一个决策,哪怕是最细微的业务调整,都需要层层上报、等待审批,漫长的流程如同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将子公司与市场的机遇和变化分隔开来。这使得子公司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时,反应迟缓,错失先机。
员工们也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失去了工作的激情与创造力。他们如同流水线上的机械工人,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在严格的管控下,任何创新的尝试都可能被视为违规,面临严厉的批评和处罚。这种过度管控的氛围,就像一层厚厚的阴霾,笼罩着整个集团,让活力与创新的阳光无法穿透。
管控过度的“症状”剖析
(一)决策缓慢,错失良机
在管控过度的集团中,决策流程冗长繁琐,犹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每一个决策都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从基层员工到部门主管,再到高层领导,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传递、汇总、分析,如同蜗牛爬行般缓慢。
以某大型零售集团为例,其旗下的子公司想要在某个新兴商圈开设一家新店,这本是一个抢占市场先机的绝佳机会。然而,由于集团的过度管控,该子公司需要提交详细的开店计划书,包括市场调研报告、店铺选址分析、装修预算、人员招聘计划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需要经过区域经理、市场部总监、财务部总监、集团副总裁等多个层级的审批,每个层级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和审批标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审批流程的延误。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对手迅速抢占了该商圈的优质店铺资源,当该子公司的开店计划最终获得批准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开店时机,导致新店的经营业绩远低于预期。这种过度管控的决策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还使得集团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反应迟缓,错失了许多宝贵的发展机会。
(二)员工积极性受挫
当员工在工作中缺乏自主权,一切都被上级严格控制时,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工作变得枯燥乏味。他们不再是工作的主人,而是沦为了执行上级指令的机器。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会逐渐降低,创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意愿也会被彻底磨灭。
在某制造企业中,集团总部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对各个子公司的生产流程进行了严格的管控。每个子公司都必须按照总部制定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生产,不得有任何擅自改动。员工们在生产过程中,只能机械地执行这些流程,即使他们发现了一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改进产品质量的方法,也因为担心违反规定而不敢提出。这种过度管控的方式使得员工们感到自己的能力被忽视,工作缺乏成就感和挑战性。久而久之,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幅下降,迟到早退现象增多,甚至出现了大量员工离职的情况。这不仅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使得企业的人才储备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三)内部协作障碍
过度管控还会导致集团内部各部门和子公司之间的协作出现严重障碍。各部门和子公司为了满足集团总部的管控要求,往往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完成自身的任务指标上,而忽视了与其他部门和子公司的协同合作。这就使得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个“孤岛”,各自为战,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业务的协同发展。
例如,某集团旗下的两个子公司,一个专注于研发,另一个专注于生产。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研发子公司需要生产子公司提供一些生产工艺方面的支持和反馈。然而,由于集团的过度管控,两个子公司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研发子公司在进行研发工作时,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到生产子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和需求,导致研发出来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而生产子公司在遇到生产问题时,也因为缺乏与研发子公司的有效沟通,无法及时获得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这种内部协作障碍不仅影响了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进度,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
破局之法:平衡管控与自主
(一)明确管控边界
集团需要清晰地界定管控的边界,明确哪些领域需要集中管控,哪些领域可以给予子公司和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对于涉及集团核心战略、重大投资决策、关键资源配置等方面,应实施严格的集中管控,以确保集团整体战略的一致性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对于子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部分市场拓展活动、一般性的业务决策等,可以适当下放权力,让子公司和员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提高决策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以某大型多元化集团为例,在战略规划方面,集团总部制定了明确的长期发展战略,确定了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方向,并对各子公司的战略规划进行严格审核和指导,确保子公司的发展方向与集团整体战略保持一致。在投资决策上,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如新建工厂、并购企业等,由集团总部进行统一评估和决策,以保障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而在子公司的日常生产运营中,如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优化、员工日常管理等方面,集团总部给予子公司充分的自主权,子公司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波动、生产实际需求等因素自主决策,提高运营效率和灵活性。通过这种明确管控边界的方式,该集团在保持整体战略稳定的同时,激发了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了集团整体的快速发展。
(二)建立信任机制
信任是平衡管控与自主的基石。集团要相信子公司和员工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和责任心,通过适当的授权,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去发挥和创新。当员工感受到被信任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承担责任,积极地投入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团队的目标。
例如,Google公司以其开放和信任的企业文化而闻名。在Google,员工被给予了很大的自主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和开发。公司相信员工的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这种信任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使得Google在搜索引擎、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的成果。在集团管控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通过建立信任机制,让子公司和员工感受到被尊重和被信任,从而更加积极地为集团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完善激励体系
一个完善的激励体系能够激发员工和子公司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为实现集团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激励体系应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可以通过薪酬、奖金、股权、福利等形式,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和子公司给予直接的经济奖励,以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精神激励则可以通过表彰、荣誉称号、晋升机会、培训发展等方式,给予员工和子公司精神上的认可和鼓励,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需求。
以华为公司为例,华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激励体系,将员工的薪酬与绩效紧密挂钩,通过股权激励让员工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同时还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丰富的培训机会。这种激励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得华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在集团管控中,也应构建类似的全面激励体系,根据员工和子公司的不同需求和贡献,给予相应的激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优化沟通机制
高效的沟通机制是实现管控与自主平衡的关键。集团应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打破层级壁垒和部门之间的隔阂,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在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传递。通过定期的会议、报告、工作交流等方式,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例如,某集团通过建立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在线沟通。员工可以通过系统随时查阅集团的最新政策、业务动态和工作要求,也可以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和提出问题。同时,集团还定期组织跨部门的沟通会议和项目协调会,让不同部门的员工能够面对面地交流和协作,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通过这些优化沟通机制的措施,该集团提高了决策效率和协同效果,增强了集团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携手共进,开启集团管控新征程
集团管控的平衡艺术,既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又需要细致入微的管理技巧。它关乎集团的当下运营效率,更决定着集团的未来发展潜力。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每一个集团都在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管控模式。
如果您的集团也在为管控与自主的平衡而烦恼,欢迎随时联系我们。作为专业的集团管控咨询顾问,我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能够深入了解您集团的独特情况,为您量身定制最适合的管控方案。我们将与您携手,共同破解集团管控的难题,激发集团的无限潜能,实现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关注正睿官方微信,获取更多企业管理实战经验
预约专家上门诊断服务
正睿咨询官方视频号
金涛说管理视频号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正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1254号 粤ICP备13009175号 站点地图